北京烤鴨、宮保雞丁、麻婆豆腐、西湖醋魚、烏魚蛋湯……大到高檔酒樓小到街邊小鋪,菜譜上都有這些老字號名菜的身影,但同樣的菜,各家燒出的口味卻是千差萬別。針對這種情況,中國飯店協會正著手中餐標準化的制定,其中專門就老字號菜品制定統一標準,防止名菜被“亂炒”變了味。
現狀
名菜“名”同“味兒”不同
同樣都叫“北京烤鴨”,200多塊錢一只的全聚德烤鴨和小餐館里三五十元一只的烤鴨,光看片鴨的活兒就做得不一樣;同樣是“宮保雞丁”,峨嵋酒家是30多元一盤,小餐館也就十幾元一份;一些餐館做的麻婆豆腐只咸不麻;還有夫妻肺片,有的只有牛肉、牛雜,有的則包括牛舌、牛百葉、黃瓜、香菜和花生米。到底哪種配料對,什么樣的口味正宗?往往連消費者也不明白。
前景
改良名菜要標“改良版”
針對目前餐飲市場上老字號名菜制作標準混亂等現象,中國飯店協會將組織專家制定和出臺相關標準,對老字號名菜加以正名和保護。標準將會涉及原料組合、制作程序、風味特色乃至食品安全等幾個重點環節。比如“宮保雞丁”,按照峨嵋酒家師傅的介紹,選料用的是仔公雞的嫩腿兒肉;火候要把握在“剛斷生,正好熟”之間;烹炒時得“鍋紅、油溫、爆上汁”;成菜應先甜,后微酸、略有椒香,咸鮮還要稍帶點麻口。這些都將作為制定標準時的參考。
這位負責人透露,對于將名菜改良的菜肴,將不能直接標稱為××菜,擬考慮采用類似“改良版××”或“創新型××”等稱謂。
憂慮
炒菜標準不好統一
中餐涉及的步驟多,哪個環節不對,出來的菜品可能就不對味。對于名菜制定統一標準,一些老字號提出了憂慮。一家京城老字號負責人對記者說,比如炒菜時擱多少鹽、放多少花椒,有時候往往取決于廚師個人的感覺;另外不少菜品還牽扯到“獨門秘笈”,誰也不愿公諸于眾成為“標準答案”。因此“制定標準是個挺不好把握的事兒”。
中國飯店協會行業部負責人表示,已經考慮到中餐標準制定面臨的問題,目前正收集聽取相關建議和意見。不過,出于“保護傳統”的目的,老字號名菜標準化的想法不會改變。